新聞中心
萬洋新聞
行業新聞
媒體報道
公司文件
萬洋內刊
公示內容
“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
日期:2016-8-12 16:30:48  作者:  來源:新華網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近日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提出了未來五年國家科技創新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戰略任務和改革舉措。該規劃是國務院確定的22個國家重點專項規劃之一,也是國家首次將“科技創新”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的頂層規劃。

《規劃》強調,堅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大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確保如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為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規劃》描繪了未來五年科技創新發展的藍圖,確立了“十三五”科技創新的總體目標。國家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大幅躍升,國家綜合創新能力世界排名進入前15位,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與2015年相比,科技進步貢獻率從55.3%提高到60%,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從15.6%提高到20%;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專利申請量比2015年翻一番,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5%。

《規劃》指出,加快實施已部署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持續攻克“核高基”(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礎軟件)、集成電路裝備、寬帶移動通信、數控機床、油氣開發、核電、水污染治理、轉基因、新藥創制、傳染病防治等關鍵核心技術,著力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和事關國家安全的重大科技問題;研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戰略產品,建設高水平重大示范工程,發揮對民生改善和國家支柱產業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凝聚和培養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創業團隊,建成一批引領性強的創新平臺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化基地,造就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在部分領域形成世界領先的高科技產業。

《規劃》要求,面向2030年,再選擇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力爭有所突破。從更長遠的戰略需求出發,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力爭在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深?臻g站、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深空探測及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與維護系統等6個重大科技項目,以及種業自主創新、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智能電網、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大數據、智能制造和機器人、重點新材料研發及應用、京津冀環境綜合治理、健康保障等9項重大工程方面率先突破。按照“成熟一項、啟動一項”的原則,分批次有序啟動實施。

《規劃》圍繞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增添發展新動能、拓展發展新空間、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中的核心引領作用,重點強化六方面的任務部署。一是圍繞構筑國家先發優勢,加強兼顧當前和長遠的重大戰略布局。二是圍繞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培育重要戰略創新力量。三是圍繞拓展創新發展空間,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四是圍繞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構建良好創新創業生態。五是圍繞破除束縛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制度障礙,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六是圍繞夯實創新的群眾和社會基礎,加強科普和創新文化建設。

《規劃》從落實和完善創新政策法規、完善科技創新投入機制、加強規劃實施與管理等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強調完善支持創新的普惠性政策體系,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和技術標準戰略,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等。



解讀:《規劃》的5大看點有哪些?

看點1 

首次以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命名

與以往國家科技規劃不同,本規劃首次以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命名。

科技部副部長李萌表示,“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決勝階段。規劃提出了12項指標,包括科技進步貢獻率從55.3%提高到60%,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由15.6%提高到20%。這是衡量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的重要指標。

科技部創新發展司司長許倞指出,規劃最顯著的特征,是關注點不僅僅為科學技術研究本身的改革和發展,更加關乎國民經濟主戰場,關乎面向科技前沿,關乎面向重大需求。比如,過去科技規劃很少提及科技金融,本次規劃中不但提到科技金融還談到雙創,談到如何支持發展各類風投、中介機構和服務機構。特別注重在新常態下發展新經濟,用現代科技改造傳統產業。

看點2

面向2030年部署了15個重大科技項目

規劃作了六項總體部署。前兩項要求圍繞構筑國家先發優勢,加強兼顧當前和長遠的重大戰略布局;圍繞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培育重要戰略創新力量。

“我們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始終貫徹‘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這一思想,力爭做一個高起點的規劃。在深入實施重大專項的基礎上,面向2030年部署了15個科技創新重大科技項目;圍繞現代農業等十大領域構建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圍繞生態環保等五大領域構建支撐民生改善和可持續發展的技術體系;圍繞深空、深海、深地、深藍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的技術體系!崩蠲日f。

許倞分析稱,我國科技發展已經從長期跟蹤進入領跑、并跑、跟跑“三跑并行”新階段。因此,規劃更加注重前沿性引領性,更加關注顛覆性技術對產業變革的影響。比如重大項目中,部署了量子通信量子計算、腦科學和類腦研究等超前技術。

看點3

從創新全鏈條出發突出頂層設計

規劃用大量篇幅闡述了如何發揮科技創新在新常態下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增添發展新動能、拓展發展新空間、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中的核心引領作用。

規劃彰顯時代特點。不是“象牙塔”里面的規劃,而是體現科技和經濟結合、體現支撐國家由大到強轉變的創新規劃。它強調支撐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把重大科技項目、國家實驗室、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作為重點任務。從上游的基礎研究原始創新到中游的技術創新,再到下游的技術推廣和產業化,進行全鏈條設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部部長呂薇指出,“創新是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科研只是創新鏈條的一個環節。本次規劃從創新全鏈條出發,體現了整體性協調性,突出了頂層設計、系統思維和戰略思維”。

看點4

北京、上海要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規劃指出,打造區域創新高地,提升區域協調發展水平。規劃亮點之一是突出區域創新!爸袊鱾地區發展階段、創新要素的分布和創新能力相差較大,不可能齊步走!眳无闭f。

規劃提出拓展創新發展的新空間,強調打造區域創新發展高地和促進區域創新協調發展。

這是一個分四個層次的系統部署:首先北京、上海要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其次推動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高新區創新發展;三是建設帶動性強的創新型省、市和區域創新中心;第四是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點。

看點5

全方位融入和布局全球創新網絡

規劃要求,全方位融入和布局全球創新網絡,深入參與全球創新治理。

李萌強調,從被動應對到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說明創新自信增強了。中國很多創新型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機構。中國科技創新能力的進步正深刻改變全球創新版圖、全球產業分工和經濟格局。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表示,全球化時代,任何一個創新體系都不能閉門造車。只有開放,才有促進創新資源的全方位流動和有效配置。中國科技創新的發展與改革開放密切相關,走進去和引進來,對豐富創新生態起了重要作用。未來,中國將營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吸引海外資源,探索試行技術移民;更多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在全球科技共同體中發揮應有作用。



打印本頁 || 關閉窗口
 上一篇:熱血丹心映黨旗 ——記全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盧一明
 下一篇:河南12家企業入圍2016中國民企500強,濟源有三家上榜啦,快來看看是哪三家吧!
男人桶女人18禁止访问的网站